稿源:2021-3-28/聯合報/林宛諭/彰化
近日缺水嚴重,台中農改場與農業試驗所等單位研發間歇灌溉技術,更開發智慧化灌溉系統,農民可以透過將手機與田間系統連線,直接用App進行遠端操作,即時水位監看,再進行間歇灌溉,可以節約灌溉用水至少三成,也有助於解決農村人力不足問題。
最近農業灌溉及民生用水都拉警報,許多農民不僅地表排水溝無水可用,更是抽不到地下水灌溉,只能再把井打更深抽地下水灌溉,尤其水稻田插秧後灌溉用水量大,讓農民也很緊張。
台中農改場與農業試驗所、苗栗農改場、中興大學農藝系及土木工程系組成團隊,研發間歇灌溉技術,採用間歇灌溉,延長每次灌溉間隔,灌溉後讓田水自然滲漏與蒸發,直到土表無水再灌溉,約可節約灌溉用水至少30%。
台中農改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吳以健說,水稻是農作物中灌溉用水量最多者,水稻每一期作一公頃需一萬二千噸灌溉水量,傳統水稻田時常灌水入田維持飽水狀態,此作業模式消耗大量水資源,頻繁灌水也耗費人工與時間,因田區長時間湛水,更使稻株根部氧氣缺乏,根系無法深入土壤,導致營養效率不佳及提高倒伏風險。
吳以健說,若改以間歇灌溉,不僅省水,更有助於土壤透氣與稻株根系發育,讓水稻更強健,而農民原本每天要「巡田水」灌溉,運用間歇灌溉模式,有些稻田甚至三、四天灌溉一次就好。
而且原本農民每天得走到田間巡田水,現在只要在田間安裝水位計與電動閘門或水閥,連上電腦的智慧化灌溉系統,農民只要在家裡透過手機或平版電腦的APP隨時監控田間水位,在家也可一鍵按下啟動智慧化灌溉系統,水就送進農田,也能省去農民巡田水的時間。
稿源:2021-3-17/食力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農改場)表示,近年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顯著,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彰化地區2020年的降雨量未達過去15年平均降雨量50%,顯示缺水逆境之急迫與嚴峻,而水稻是農作物中灌溉用水量最多者,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以確保台灣水稻生產,是農業重要議題之一。
台中農改場表示,傳統水稻長時間採深水灌溉,耗用大量水資源、時間及人力,鑒於此情況, 台中農改場與中興大學農藝學系、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及苗栗農改場組成團隊,進行間歇乾濕灌溉研究加以改善。
間歇灌溉成為缺水重要解方 更能讓稻株頭好壯壯
台中農改場表示,間歇灌溉方式係水田灌溉至水深5公分後,讓田水自然蒸發與滲漏,待土壤表面無積水但仍濕潤狀態下,隔天再灌溉至水深5公分,並續予反覆。據試驗結果,間歇灌溉較傳統方式降低用水量30至40 %,灌溉次數從每日補水,減少到3至4天1次,顯著降低灌溉人力與時間成本。此外,間歇灌溉可促進土壤通氣,故稻株根系與分蘗生長良好,稻株粗壯,稻穀產量亦獲得確保,若再應用合理化施肥技術,可降低白米蛋白質含量,增進米飯食味品質。
在家拿起手機就能遙控灌溉 盼能有效解決農村人口困境
台中農改場說明,稻作智慧農業研究團隊在間歇灌溉系統上,已進一步開發智慧化模組,利用與中央系統介接之水位計,隨時記錄水位,另以手機APP遠端查詢,若顯示水位不足,即可直接以APP遙控田間電子水閥進行灌溉,如此可省去前往田區路途與等待灌溉滿水的時間,並可於短時間內管理多處田區,提高工作效率。台中農改場表示,未來將持續引入自動化電腦系統,以電腦判識水位並自動進行灌溉作業,達到全自動智慧化管理的目標,供作大規模經營的水稻產銷主體之省時省工高效率生產的配套工具。
台中農改場最後表示,此智慧間歇灌溉系統對於近年水資源與農村人力缺乏困境,可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未來將持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