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外賓來訪-【媒體報導】曾被誤認為細川氏薊 雪霸國家公園新物種命名「臺灣薊」

【媒體報導】曾被誤認為細川氏薊 雪霸國家公園新物種命名「臺灣薊」

  • 分類 : 外賓來訪
  • 日期 : 2021-11-01
  • 點閱 : 2586

 

稿源:2021-10-22/自由時報/彭健禮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興大學長期調查雪山植物物候,在今年發現過去被誤認為細川氏薊的臺灣薊,研究團隊經過比對小花數量及染色體等,與細川氏薊不同,為新種,在2021年正式命名為臺灣薊,學名為Cirsium taiwanense Y.H.Tseng & Chih Y. Chang。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雪東線步道的薊屬植物從葉背是否布滿蛛絲狀毛能分成2大群,沒有明顯被毛的是阿里山薊(Cirsium arisanense),另一群起初歸類為細川氏薊(Cirsium hosokawae Kitam.)。然而,每月上雪山調查植物物候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注意到雪山上的細川氏薊似乎與文獻描述有些差異,決定著手進行調查。

植物分類研究中,考證模式標本非常重要,但是植物體許多特徵在製成標本之後便會消失,例如花色,因此追溯原始發表文獻的形態描述也是重要關鍵,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細川氏薊的命名者北村四郎 (Shiro Kitamura) 明確指出細川氏薊的花為紅色,所以雪山地區這種外觀跟它相似、花卻是黃色的薊屬植物,便有可能是其他分類群。

由於研究中發現,該未確定薊屬植物的總苞及小花數量,通常高於細川氏薊,研究團隊還觀察了兩者的染色體,該未確定薊屬植物具有2n=32條染色體,細川氏薊則有 2n=34條染色體,這些強而有力的分類證據,支持研究團隊將該未確定薊屬植物作為新種發表;2021年由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的博士生張之毅與曾彥學教授發表為新種─臺灣薊,學名為Cirsium taiwanense Y.H.Tseng & Chih Y. Chang。

雪管處表示,臺灣薊主要在雪霸園區分布,而雪東線步道的臺灣薊主要分布於海拔2200~3100公尺之間,從登山口到哭坡的路邊或松樹林下,都有機會發現其蹤跡。民眾未來有機會漫步雪東線步道,可體驗它們用刺向人打招呼的俏皮。

 



細川氏薊(A) 開紫色花,花序明顯下垂,(B、C)葉背面被有白色蜘蛛絲狀毛。(張之毅攝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細川氏薊(A) 開紫色花,花序明顯下垂,(B、C)葉背面被有白色蜘蛛絲狀毛。(張之毅攝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阿里山薊(A)花序直立,花冠裂片反卷,(B、C)阿里山薊葉背無明顯被毛。(張之毅攝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阿里山薊(A)花序直立,花冠裂片反卷,(B、C)阿里山薊葉背無明顯被毛。(張之毅攝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薊(A)的頭狀花序明顯下垂,花冠裂片直生,(B)臺灣薊的基生葉,(C)臺灣薊葉背面密密地覆蓋著一層白色蜘蛛絲狀毛。(張之毅攝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薊(A)的頭狀花序明顯下垂,花冠裂片直生,(B)臺灣薊的基生葉,(C)臺灣薊葉背面密密地覆蓋著一層白色蜘蛛絲狀毛。(張之毅攝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