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媒體報導-【媒體報導】苦楝秘密-跟春天談一場粉紫戀愛!最浪漫本土樹種「苦」在哪?該改名嗎?

【媒體報導】苦楝秘密-跟春天談一場粉紫戀愛!最浪漫本土樹種「苦」在哪?該改名嗎?

  • 分類 : 媒體報導
  • 日期 : 2023-03-31
  • 點閱 : 12288

 

稿源:2023-3-27/上下游新聞/楊語芸

浪漫苦楝花在春日裡輕裊地翻飛樹冠,愛花人士四處逐香。不過苦楝只開紫花嗎?苦楝跟柑橘超不合?苦楝花的香味可減輕壓力?另外,有些文化人要求為苦楝正名為楝樹,但學界認為「苦」才是它的特色,應該保留在樹名中,大家怎麼看?《上下游》邀請您在春雷聲中,一起穿越古今,揭開苦楝的紫色面紗。

苦楝是台灣原生種?
楝科、 楝屬的苦楝是台灣原生種,但並非台灣特有種,楝科植物另有中國川楝及印度印楝等。特有生物中心副研究員許再文指出,從中南半島到中國華南地區都有楝樹的身影,它耐旱、耐鹽,易栽種,而且非常「體貼」:樹冠可以在夏日幫人們遮蔭,冬天葉片落光,讓我們在樹下仍可曬到太陽,可以說是冬暖夏涼的好樹。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補充,苦楝的原生地雖是亞洲,但引入歐美後已適應當地環境,稱為歸化種。

苦楝風貌四季分明?
許多人因為苦楝開花而在春天來到它的樹下,殊不知苦楝在四季都有值得欣賞的萬千面貌。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指出,苦楝是亞熱帶地區較少見的落葉樹種,3、4 月吐新葉同時開花,花落後葉片轉為碧綠色,可欣賞它茂密的樹冠及綠色的果實,入秋後,苦楝滿樹黃葉、葉落的蕭索模樣很有韻味,直至冬日葉片落盡,滿枝只剩金黃色果實,又是另一種風景。

苦楝的果實狀似鈴鐺,因此有「金鈴子」之稱。《莊子.秋水》中提到鳳凰只吃這金色的鈴鐺(註)。神鳥如何挑食我們不得而知,倒是台灣常見的五色鳥、白頭翁和紅嘴黑鵯都將苦楝視為啄食天堂。

正因為苦楝隨著季節變化,作為景觀樹種可以讓日漸水泥化的城市反映節氣與自然。曾彥學認為尤其適合種在校園中,熊蟬為尋求保護色而長棲苦楝,用長竿裹附蜘蛛網黏知了是曾彥學童年美好的回憶。

許再文補充,苦楝提供食物給昆蟲和野鳥,種在校園裡可讓學生觀察生態。不過他提醒,天牛喜棲苦楝,柑橘園週遭不宜種苦楝,以免天牛影響柑橘生長。

苦楝全身是寶?
植物學界普遍認為,苦楝是闊葉樹中樹型最漂亮的樹種,不只如此,它的木材紋路也最迷人,而且材質不易龜裂、耐用性高,適合製作傢俱。中國早期家中生女兒就會種楝樹,女兒出嫁時便砍樹做成箱櫃等妝奩,所以楝樹又有「女兒樹」之名。

長輩童年玩的陀螺多出自苦楝木;苦楝果實也常被孩童撿來當彈弓的銃子 (tshìng-tsí) 。

苦楝還有藥用功能。《本草綱目》稱,適量使用苦楝的根莖與樹皮可去溼熱,治蟲積、殺蚤虱。另外,苦楝的萃取物和苦楝花的香味也各有神妙。

農業用來除蟲的苦楝油,是來自台灣苦楝嗎?
王升陽指出,研究證實楝科植物中的「印楝素」會使多數昆蟲內分泌失調、發育受阻,進而導致死亡。苦楝果實中的核果經油壓或蒸餾後的產物就是苦楝油,可用來防治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雙翅目等害蟲。

王升陽表示,國內進口的苦楝油多來自印度楝樹,國外市場起步早也成熟,國內目前沒有廠商在製作。不過他也提到,農民若將苦楝樹皮和枝葉泡水後噴灑在農作物上,多少也有防蟲的效果。

楊智凱則補充,苦楝葉是很好的環境用藥材料,將葉子放在水中煮開,放涼後就是天然的防蚊液。

楝樹的香氣有什麼特別?
王升陽的研究團隊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分析苦楝花,發現香味成分以苯甲醛、苯乙醛、安息香酸和安息香酸甲酯為主。受試者的腦電圖顯示,吸入花香會減少 α 腦電波,而 γ、δ 和 θ 腦電波則會增加,另外也會降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但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簡單來說就是降緩血壓和心跳,減少抑鬱,混亂和緊張情緒。

肯園創辦人溫佑君表示,嗅聞苦楝花精油確實能減輕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塗抹苦楝花萃取物也有安定敏感性肌膚的功能,「不過台灣人對它不夠熟悉,傳統上也有許多負面的標籤,需要推廣苦楝的正向觀念」。現在已有少量、手工萃取的精油商品問世,若能有更大的商業市場,「抗旱、易照顧、成長快速的苦楝或許能夠形成產業」。

楝樹的花都是紫色嗎?
摘一朵「紫色」苦楝花觀察它的構造,發現花瓣其實是淡藍或淡粉色,紫色來自中間圓柱形的雄蕊筒,筒頂的裂齒間著生花葯十來枚。《上下游》取得臉書粉專植業病授權,讓大家透過圖解認識楝科植物的重要特徵。

大多數的苦楝都有紫色雄蕊筒,但也有白色雄蕊筒的苦楝花,整朵花看起來就是白色的。不過白色苦楝花乍看與現在也正值花期的流蘇花很類似,知道如何分辨嗎?沒錯,就是看有沒有雄蕊筒囉。

浪漫滿分的紫色隧道竟然出自工程師之手?
近日苦楝開花,臉書、IG 上盡是美照,最火紅的景點就是朴子溪南側長達 2.5 公里的紫色隧道,更有網友以空拍機攝影,翻飛的紫色浪花浪漫得讓人屏息。

朴子溪防汛道路的主管機關為第五河川局,秘書孔祥嘉表示,堤防綠美化是河川局長年的工作,不過早年比較沒有生態的觀念,種了不少像木棉花、黃花風鈴木等外來種喬木。大約 20 年前,當時的工務課課長陳富樫覺得應該多植些台灣原生種,上百棵苦楝便在朴子溪南側的防汛道路上扎根,每年開花雖然很美,但當地人「近廟欺神」反倒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

「沒想到後來會爆紅」,甚至成為偶像劇拍攝的場景,孔祥嘉以「始料未及」來形容這個美麗的意外。20 年前公務員的一個念頭,讓後人得以欣賞苦楝風華。誠如作家王南琦所言:「感謝這些先知,守護台灣原生種。」她並建議嘉義縣府每年規劃「楝花節」,讓國人浪漫追花時也認識原生植物。

屈原、朱元璋跟苦楝有什麼關係?
現代人包粽子多用竹葉或月桃葉,但中國第一部歲時民俗志《荊楚歲時記》說:「蛟龍畏楝,故端午以葉包粽,投江中祭屈原。」可見以往端午祭祀屈原時包粽子用的是苦楝葉。

另外中國民間傳說中,苦楝本非落葉喬木。只因朱元璋曾午寐於苦楝樹下,苦楝子不斷打在他的癩痢頭上,痛得他破口大罵苦楝壞心,會「死過年」,苦楝才「應了皇帝的命令」般西風凋碧樹,秋冬時樹葉落盡,槁枯如死樹。

姑不論傳說真假,苦楝子確實很硬,打到頭雖然不至於受傷,不過楊智凱提醒,踩到苦楝子可能會打滑跌跤,讀者們需留心。

苦楝應該背負「苦」名嗎?
近日文化界掀起小小的波瀾,想要幫苦楝去除「苦」字,原因大抵是苦楝音同「苦戀」,閩南語「苦苓」更有「可憐」的意思,許多人對它心生排斥。再加上中國古籍皆以「楝樹」為名,應該還它一個公道。旅義作家楊馥如就提到,楝樹在義大利被稱為「念珠樹」,因為它渾圓飽滿的果實就像念珠;義大利人也以「種在天使花園的樹」來形容楝樹,與「苦戀」、「可憐」的形象完全不同。

其實古籍中也有「(宋朝)溫成皇后不喜苦楝花」、「(清代)兵備道有惡木名苦楝」等證據指出,「苦」字不是台灣人冠上的。至少奧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於 1896 年發表的《福爾摩沙植物名錄》 (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書中就指出,中國將學名 Melia Azedarach 的樹稱為「苦楝」,台灣則稱為「苦苓」。

曾彥學表示,植物學的命名原則,第一個字常常是形容詞,其次,苦楝的樹皮與果肉都是苦的,「沒必要更名」。他強調不必執著於「苦戀」的諧音,像中興大學在校內康橋邊種了一排苦楝,學生們都說是「戀戀康橋」,意頭其實很好。

楊智凱認為苦楝「可憐」的形象已經慢慢改變,至少年輕人已經不這麼想,而且與苦楝同音的不是只有「苦戀」,學生或運動選手應該要「苦練」。難怪古人會在屋前種苦楝,屋後種柑橘,「苦盡甘來」更符合儒家社會的精神。

這些年我們追過的花,都是外來種?
楊智凱細數,從春天的風鈴木、木棉花到夏天的紫藤花、阿勒勃(坊間常稱「阿勃勒」,實為訛名);從秋天的落羽松到冬天的吉野櫻,台灣人愛追花賞葉,但追的卻都是外來種。「就好像小朋友都知道熊貓吃箭竹、無尾熊吃尤加利,但卻說不出來台灣黑熊吃什麼樹」,其實台灣有許多原生種景觀樹值得認識。

楊智凱舉例,流蘇花與苦楝同期,隨後相思樹的黃花與油桐五月雪會陸續登場,入秋後北部有台灣欒樹結蒴果、南部有克蘭樹開粉花,他更推薦秋冬時節前往中南部山區觀賞莿竹葉轉為金黃色的美景,「更勝楓葉」。即便要賞櫻,台灣也有阿里山櫻和太平山櫻兩個原生種,希望國人多加青睞。

「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台灣原生種代表樹」,曾彥學表示,台南是知名古都,但現有市樹鳳凰木是外來種,建議更改為苦楝,「像運河、孔廟、赤崁樓週邊都種了很多,應該可以營造『戀戀古都』的形象。」

 



滿樹粉紫的苦楝,逢春浪漫盛開(攝影/陳彥仲)

滿樹粉紫的苦楝,逢春浪漫盛開(攝影/陳彥仲)

苦楝花的香氣寧神,護膚精油可安定敏感性肌膚。(攝影/陳彥仲)

苦楝花的香氣寧神,護膚精油可安定敏感性肌膚。(攝影/陳彥仲)

台南苦楝花開滿城,學者建議應該以苦楝為市樹。(攝影/廖翠環)

台南苦楝花開滿城,學者建議應該以苦楝為市樹。(攝影/廖翠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