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媒體報導-【媒體報導】國產銷美金針菇驗出李斯特菌 緊急下架回收

【媒體報導】國產銷美金針菇驗出李斯特菌 緊急下架回收

  • 分類 : 媒體報導
  • 日期 : 2022-03-24
  • 點閱 : 2145

 

稿源:2022-3-23/公共電視/林健生、王龍韜、王威雄

美國食藥局18號公告,台灣的金針菇,因為驗出李斯特菌遭下架,食藥署指出,這批金針菇有924箱銷往美國,目前國內並未要求下架,但已經有多家通路業者,因為販售同廠商的金針菇,已經自主下架。而學者表示,李斯特菌存在環境中,煮熟後可降低風險,但仍要避免處理過程中,汙染到其他生食。

台灣生產外銷的金針菇,在美國被驗出李斯特菌,緊急下架回收。負責生產的雲林金針菇業者在官網公開致歉,但究竟為何被汙染,推測是船期過長超過保存期限。

尚旺農場總經理王璿斌表示,「正常大概是27到28天到美國,因為我們出口前會再重新的檢視一下。」

食藥署調查,這批金針菇有926箱,每箱50把,扣除在台作為檢疫樣本的2箱,銷往美國924箱。雖然同一批貨並沒有在台灣銷售,但全聯、好市多及熊貓超市因為和同家廠商合作,已經自主下架。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並未對菇菌,訂立微生物標準,加上多為熟食,不會強制下架。

食藥署公關郭旭棋表示,「金針菇的李斯特菌上,是沒有特別表列相關的檢驗標準,不過這主要原因其實是說,台灣的飲食上,金針菇都是以熟食為主。」

但究竟為何會被汙染,學者指出,李斯特菌煮熟後風險低,也要大量食用才有健康風險,但是具有耐冷的特性,在4度C以下還是可以繁殖。由於普遍存在環境中,可能是在運送過程環境管控不佳,造成增生。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衛分析,「一定是從環境所受到汙染的,它不可能是說菇在培養過程,就長出李斯特菌,不會,所以它一定是由人、空氣、水所帶入菌源。」

學者指出,雖然熟食可降低風險,但應該注意的是和其他生食清洗或處理過程中的交互汙染。除了避免生食,保存環境的管控也需加強注意。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KEtD_KniE&t=112s


 

金針菇怎染李斯特菌? 專家:查環境、水有無汙染

稿源:2022-3-23/TVBS新聞/洪彩綸、陳弘毅

雲林一家農場外銷金針菇到美國,被驗出李斯特菌!雖然業者認為可能因為疫情,船運時間變成兩個月,導致驗出李斯特菌,但有專家強調,船期變久,的確可能導致李斯特菌增生,但也要追查清楚,是否農場內存在汙染源。

尚旺農場總經理王璿斌:「靠室內環控,給它(金針菇)相對良好的溫度濕度。」

金針菇場自動化生產,真空包裝,這是雲林尚旺農場,也是3月18日被美國FDA公告有一批外銷加州的金針菇驗出了李斯特菌,農場主人大感震驚。

尚旺農場總經理王璿斌:「在美方那邊已經銷毀,所以台灣市面上不會有這些東西產品流入。」

因為不只育成過程全整管控,出口前也做了SGS李斯特菌的檢驗是陰性,但怎麼一批外銷的金針菇會被驗出染上李斯特菌?

業者認為可能與船運時程有關,驗出染菌的這一批金針菇,1月11日出口,原本估一個月內會到港,卻因為疫情塞港,到3月中旬才到美國,從出口日期到抽驗日,長達60天,也過了保存期限。

但有專家認為,汙染源也可能與農場的水源或操作人員接觸有關。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船期變久,這個是讓李斯特菌增生的可能原因之一,當然這個會有這個增生,可能是因為場內有一些汙染源的來源,我們在做驗證微生物,不是說一支就會被驗出來,它一定要有一個量,也就是說沒有被驗出來,不代表這個微生物都沒有。」

專家強調國內沒有生食金針菇習慣,因此一般不會特別做李斯特菌的檢驗,但環境中的確有可能受李斯特菌汙染,料理時可以透過清洗,洗掉上頭的細菌。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只要把菇菌做有效的清洗,事實上,這會讓微生物降低非常多,那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要加熱處理。」

尚旺農場公開說明,強調台灣流通的金針菇都是新鮮現採,而且煮沸後食用,健康安全無虞,業者自己強調,不管是船運時間或製作流程瑕疵都是不該說出的藉口,會再想辦法避開風險。

尚旺農場總經理王璿斌:「正在跟出口商那邊研究,增加一些氮氣或是一些微量的氧氣進去,抑制它(李斯特菌)生長。」

現階段政府協助第三方單位進場,要針對水源、環境或菌菇狀態再次檢測,從源頭查到底外銷的金針菇為什麼染菌。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tGDEE-n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