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Activity-【大愛新聞】亞洲種子上太空 台灣4選手參與

【大愛新聞】亞洲種子上太空 台灣4選手參與

  • 分類 : Activity
  • 日期 : 2021-12-30
  • 點閱 : 2846

 

稿源:2021-12-27/大愛新聞/李雅萍、楊俊亭

由日本主導的「亞洲種子上太空計畫」(Asia Herb in Space, AHiS),去年(2020年)12個國家各自挑選具代表性的種子,送上日本的太空艙,雖然種子是原封不動longstay又返回地球,但畢竟經過微重力和高輻射環境,是否會產生變異,值得後續研究。這是台灣種子第一次上太空,特別挑選台灣藜、姬蝴蝶蘭、番椒及向日葵,4種種子上太空旅行7個月重返地球,今年(2021)9月開始種植,這是一場未知的實驗,也可以說是尋找一種未來的可能。

國家太空中心正工程師 楊善國:「因為目前在太空站上面的食物,完全是靠地球這樣運上去的,成本非常高。(日本)希望在這個亞太太空合作組織下面,會員可以使用他(日本)的太空艙,來做一些太空的生命科學方面的實驗。」

中興大學農資院長 詹富智:「這是百年難得的機會,以前從來,至少台灣還沒有種子上太空,當然馬上接下來。」

限重50公克,台灣選出4種種子,具台灣代表性的原生種,台灣藜,姬蝴蝶蘭,農試所引以為傲,掌握完整種原的番椒,以及向日葵。

太空旅行7個月,重返地球的種子身價不凡。

中興大學園藝系教授 宋妤:「高溫,一個失重狀態,而且有些輻射,可能對它會造成一些DNA受到破壞,所以種出來的植物可能有一些的變異。」

實驗團隊:「這是經過太空旅行,回來的台灣藜種子,所種出來的幼苗。」

中興大學農藝系教授 楊靜瑩:「有一株它的生長,其實是快過地面對照組的植物,其實是很明顯的。作物未來種子的部分,我們就是必須考量到,能夠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這種氣候災害,像這樣的太空種子(育種)方式,我們可以加速我們的篩選方式。」

找出作物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成為一門不能忽視的顯學。

農試所組長生技組組長 楊佐琦:「擴大我們種原的歧異度,為了我們要耐熱,抗旱這樣的特殊性狀。」

葉子的長寬顏色,植株生長速度,每天量測,精密數據分析,太空組和地球組有何不同。

農試所生技組助理研究員 王昭月:「它能夠開花結果的枝條變多了,它產量就會因此變得更大,矮的時候它會比較抗風,所以也許它也是一個好的性狀。」

至少2年才開花的姬蝴蝶蘭,種子像灰塵一樣,打個噴嚏就會噴飛,要特別小心伺候。

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 陳彥銘:「它就是會懸浮在我們的滴瓶裡面,等於是我0.1公克,就可以提供一兩萬顆種子,那我從一兩萬顆種子當中,我可能獲得奇形怪狀的,植株的機率就會比較高一點。」

中興大學農資院長 詹富智:「它的改變是我們在地表面上,可能永遠找不到的某些改變,那些改變可能會適應,將來特殊的情況使用。」

實驗團隊:「我負責台灣藜太空組,我負責甜椒地球組,我負責甜椒太空組。」

太空種子開啟想像力,全台有85個,國小到高中的學校參加實驗。

台中市四育國中學生:「上太空的植物,跟原本在陸地上的有什麼差別。」

台中市四育國中學生:「一粒一粒的爆出來。」

台中市四育國中學生:「比較奇特。」

實驗團隊老師 翁禎吟:「這株超酷的,因為這株的子葉打不開,它是我們之後,會特別想要去注意的對象。」

台中市四育國中學生 杜品嫻:「我覺得可能,跟地球的種子會有所差異。」

台中市四育國中老師 翁禎吟:「即便之後實驗組跟對照組,不見得有很明顯的差異,但我覺得這個完整的實驗過程,也是一個很棒的學習。」

詳實記錄種子生長,植株存亡牽動學生的心,孩子就是未來,當他們開始關心未來種子,或許也是未來環境的一種希望。

 

影片請見下方連結 ⬇⬇⬇

【未來種子(一)】亞洲種子上太空 台灣4選手參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YxI2j-EzY

【未來種子(二)】氣候變遷下的新常態 農業調適減災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TcI5N1WEI

【未來種子(三)】我要活下去!培育抗旱耐淹糧作種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KynH9K2jg

【未來種子(四)】工廠占地土壤退化 恐斷糧食命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hOixl3yrA

【未來種子(五)】食農教育連結生活 埋下種子綻放未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lyDBiMZ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