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Activity-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 分類 : Activity
  • 日期 : 2020-12-18
  • 點閱 : 4499

 

出處: 科學月刊 468 期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員、合聘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教授。藍梁文/藍山園藝公司。

 

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看到優美的都市林,然而,臺灣的都市裡是否也有這樣漂亮的樹木與森林?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見」。而且,三不五時就可看到被斷頭修剪的行道樹、風災後一片狼籍的情況。在都市裡種好一棵樹、養成一片優美的都市林,真的那麼難嗎?要注意什麼細節呢?

 

都市林的各種常見問題

生活在都會區中,關心我們周邊樹木的人常會看到都市林中的種種問題,如樹種選擇錯誤、移植前未拆除黑網等根球包材、修剪傷口太大而無法癒合、修剪傷口撕裂、苗木的盤根等(圖一)。在樹木成長的過程中,只要在某一時期中發生了某一錯誤樣態,可能就無法種好一棵樹、養成一片優美的都市林。

筆者認為,影響種樹成敗有8大環節因素,詳述如下:

 

(1)期望目的:即權益關係人對所種樹木的需求與期望。在種樹前,我們需想清楚為何種樹,避免當樹木長得愈健壯時卻心生厭惡,如住家旁高大且花盛味濃的黑板樹(Alstonia scholaris)。
(2)可用資源:瞭解有多少經費、勞力、時間、土地、技術以及機具等資源可供實際運用。

(3)環境條件:環境可決定樹木種植之後的存活與生長,建議從環境的溫度、水分、土壤、光照、風與空汙、地上及地下空間來進行分析。

(4)植物特性:權益關係人所偏愛或嫌惡的樹木性狀,像是開花有惡臭味,如掌葉蘋婆(Sterculia foetida);或者是否適應當地的環境,如在日照不足的大廈中庭種植需全日照的陽性樹種。


(5)苗木質量:有兼具品質、規格、數量的優良苗木,始能滿足規畫設計的需要,且需避免盤根、斷頭等問題苗木。

(6)規畫設計:應充分瞭解種樹之期望目的、可用資源、環境、植物特性、苗木質量,再規畫其配置設計與機能實現,也應考慮樹木成長後的形質與大小,如不要在小花台種植日後會長成大喬木的樹種。

(7)栽種技術:注意栽植時機、植穴土壤處理、苗木包裝材、排水、種植深度、支架等細節。

(8)驗收維管:驗收規範是否合宜、確實要求;適時的支架拆除及正確的修剪等維護管理事宜。
 

不過,這僅是筆者草擬的概念架構,未來仍須進一步充實及改進,且其中任一項均是獨立的議題(如:樹種選擇、育苗、修剪)都仍待進一步完善。雖說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這麼多的錯誤樣態,但只要能把握這8個關鍵,就有機會改善都市林的面貌。

 

都市林的建造:適地、適種、適人

種樹的基本原則:「適地適種」,這4字真言,強調的重點是選擇可充分適合當地環境的樹種來種植,因此我們要瞭解「所選樹種的特色與需求」以及「栽植地的環境條件」這兩件事。

適地適種就是在尋求樹種與環境之間的完全調和,也就是圖二的環境生物面向。一般而言,適地適種常被簡化為正確選擇樹種,但我們應該有更寬廣的理解,亦即配合栽植地的環境條件,選擇可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樹種,並且務求環境與樹種之間的配適。

此外,由於都市林的建造主要是為了符合人的需求,因此也必須考慮到都市民眾的期待,這包括了環境-生態的惠益(蔽蔭與降溫、淨化空氣與水質、調節氣候、碳吸存、增加水分入滲、提供動植物的生境等)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的惠益(提升視覺與美學的品質、人類身心健康與福祉、居民幸福感與城市榮譽感、自然體驗等)。簡單來說,都市林的建造應該要能適地、適種、適人(圖三),在對的地方種對的樹木以達成都市民眾的期待。

 

原生樹種優先,但要選那些好?

採用原生樹種是近年來各先進國家建造都市林的趨勢,然而,臺灣有高達4000餘種的原生種植物,這麼多的原生植物雖然代表了臺灣豐富的植物多樣性,但一般景觀設計師或園藝業者並非是植物分類學者,面對如此多的原生種在實際應用時反而極難掌握。

為了簡化可應用於臺灣都市林的原生樹種,應挑選出種類較少且可優先應用的原生種,為此一目的,筆者與團隊曾邀請百餘位專家學者票選出他們心目中推薦的臺灣都市林原生景觀樹種,結果獲得超過五成專家均推薦的只有157種。其中,有些是目前已十分普遍的種類,如竹柏、茄冬、臺灣欒樹;有些種類是已應用但並不常見如杜英、大頭茶、楊梅等;有些種類則是具有景觀綠美化的潛力,但至今幾乎未被應用,如烏皮九芎、小西氏石櫟(圖四)、臺灣朴樹,且此3樹種在《應用於綠建築設計之臺灣原生植物圖鑑》、《公共工程常用植栽手冊》等資料中均未列入,值得未來建造都市林時審酌應用。

若能優先考慮這157種被專家共同推薦的原生樹種(而非4000餘種臺灣原生植物),將有助於逐一克服國外在推廣原生景觀樹種的許多問題,如降低景觀從業人員認識原生樹種的門檻、強化原生樹種苗木培育的知識與技術、掌握原生樹種的生物學與景觀學特性。

 

順樹而為的專業人員

近年來,政府與民間都愈來愈重視我們日常生活區域內的樹木與都市林,而且投注了比以前更多的心力與經費在都市林上。但讀者是否覺得,現今投注高成本的都市林反而比不上早期所種的樹木優美(圖五)? 造成這種反效果的原因五花八門,如頻繁又高強度的錯誤修剪、空間不足又要勉強種植大喬木等。為了養成優美都市林,我們需要真正瞭解植物的樹木專業人員,或許簡單來說就是:懂得順樹而為的人。

培訓瞭解植物的樹木專業人員,在日本有樹木醫的制度, 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ISA)也有樹藝師認證制度,雖然目前國內定期舉辦林業技師及園藝技師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但對都市林品質的整體提升似乎助益有限;而森林法的樹木保護專章提及「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樹木保護專業人員之培訓、考選及分級認證制度」,但這常是僅限於修剪、移植、養護等樹木保護專業人員,而很少涉及到諸如環境員,在日本有樹木醫的制度, 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ISA)也有樹藝師認證制度,雖然目前國內定期舉辦林業技師及園藝技師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但對都市林品質的整體提升似乎助益有限;而森林法的樹木保護專章提及「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樹木保護專業人員之培訓、考選及分級認證制度」,但這常是僅限於修剪、移植、養護等樹木保護專業人員,而很少涉及到諸如環境員,在日本有樹木醫的制度, 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ISA)也有樹藝師認證制度,雖然目前國內定期舉辦林業技師及園藝技師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但對都市林品質的整體提升似乎助益有限;而森林法的樹木保護專章提及「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樹木保護專業人員之培訓、考選及分級認證制度」,但這常是僅限於修剪、移植、養護等樹木保護專業人員,而很少涉及到諸如環境分析、樹種選擇以及苗木培育等環節,顯然我們要培訓能真正掌握都市林的樹木專業人員仍有一段路要努力。

 

不要對都市林 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人們喜愛樹木,也對都市林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將樹苗種了之後它們能快速生長完成綠美化、枝幹堅韌可抗颱風危害、枝葉茂密可遮陽、四季變葉色彩鮮豔、繁花盛果觀賞可期、誘鳥誘蝶生態豐富、種植成本低且無需養護、空間狹小樹勢高大強健等,不勝枚舉。

然而,有些目標是彼此衝突的,有些則不切實際,我們必須要體認到樹木就是生命,各有其生長需求,也各有其開花結果落葉的種種特性,不能既要四時綠意盎然卻又要秋季落葉繽紛,也不能既要繁花盛開但又不想清理落下的花果,更不能只有小小植穴卻要樹木高大健壯。

 

注意種樹的環節,養成優美都市林

回歸到決定種樹成敗的8大環節因素,交給專業人員逐一考慮,想清楚種樹目的與期待是什麼以及有多少可用的資源,並做好環境分析、瞭解候選樹種的特性,找到質量俱佳之苗木後妥善規劃設計,以正確的方法種植,在悉心養護下,便能在都市裡種好每一棵樹,養成一片優美的都市林。

 



圖一:(A)樹種選擇錯誤,濱海鹽濕地不適合落羽松;(B)根球包材未拆,影響根系發展與林木生長; (C)修剪傷口過大,無法癒合而往內腐朽;(D)傷口撕裂破碎且不易癒合; (E)容器苗的盤根,會隨著生長而影響生長勢與支撐力;(F)植穴太小,破壞設施與抑制林木生長; (G)因施工損害根系,還留有不良廢棄物;(H)支架未及時拆除,影響林木生長與造成折斷風險。(邱清安攝影)

圖一:(A)樹種選擇錯誤,濱海鹽濕地不適合落羽松;(B)根球包材未拆,影響根系發展與林木生長; (C)修剪傷口過大,無法癒合而往內腐朽;(D)傷口撕裂破碎且不易癒合; (E)容器苗的盤根,會隨著生長而影響生長勢與支撐力;(F)植穴太小,破壞設施與抑制林木生長; (G)因施工損害根系,還留有不良廢棄物;(H)支架未及時拆除,影響林木生長與造成折斷風險。(邱清安攝影)

圖二:影響種樹成敗的8大環節因素。(邱清安製圖)

圖二:影響種樹成敗的8大環節因素。(邱清安製圖)

圖三:都市林的建造應充分考慮適地、適種、適人。(邱清安製圖)

圖三:都市林的建造應充分考慮適地、適種、適人。(邱清安製圖)

圖四:原生於臺灣低海拔的小西氏石櫟,深具綠美化及環教趣味之潛質,但迄今仍少未被應用。(邱清安攝影)

圖四:原生於臺灣低海拔的小西氏石櫟,深具綠美化及環教趣味之潛質,但迄今仍少未被應用。(邱清安攝影)

圖五:投注成本低,但卻能生長為優美大喬木的臺灣原生種樟樹。(邱清安攝影)

圖五:投注成本低,但卻能生長為優美大喬木的臺灣原生種樟樹。(邱清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