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交流研習-農委會主委專訪》政壇來去僅是一只背包,陳吉仲想帶領台灣農業前往何方?

農委會主委專訪》政壇來去僅是一只背包,陳吉仲想帶領台灣農業前往何方?

  • 分類 : 交流研習
  • 日期 : 2019-01-30
  • 點閱 : 4079

 

稿源:2019-1-29/上下游新聞網/蔡佳珊

頂著中分瀏海、西裝下是撞色的條紋毛衣,新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他的政壇形象顯然沒下太多功夫,「這些我都不在意,我從來就沒有要在這個(政治)領域做任何發展。」他回頭從每天背著上班的綠色背包中拿出特別這次專訪所做的「大抄」,那才是他心心念念的,上任兩年多仍未竟全功的農業施政藍圖。

雖是學者從政,陳吉仲卻是農家子弟出身,割過紅豆、洗過豬舍。他說話急促卻不甚順暢,遇上負評時也很少爭辯。去年風調雨順,農產品從洋蔥、蒜頭、香蕉、鳳梨到高麗菜,產銷失衡頻傳,農民的不滿也殘酷反映在去年底選舉上,批判聲浪此起彼落。但小英政府的行政院院長換第三任,農委會主委下台兩位,陳吉仲卻沒退反升。其實他也曾多次求去,卻在李金龍、曹啟鴻、林聰賢三位前主委勸說下留任,國民黨執政時的前主委陳武雄也在臉書上恭喜他,並說:民進黨中真懂農業政策的只他一人。

突破歷史包袱,推動農業改革政策
「農業政策非常複雜,長久以來沒有跟著社會變動做調整,有很多歷史包袱要去突破,所以非常辛苦。」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台大農經系教授,也是陳吉仲在研究所時的指導老師張靜貞認為,陳吉仲上任後將過去學術界的討論轉為改革政策,很快將農田水利會變成公務體系,並盤點全國農地,土地和水資源,都是農業最重要也最根本的事情。

張靜貞回憶,陳吉仲在學時活躍積極、認真負責,是她少數主動寫推薦信給國外學者的學生。學術表現頂尖,在中興大學擔任主秘期間擴大面向參與農業實務問題,又因是農民之子,從農家的想法出發,去年規劃全國農業會議聆聽基層聲音,亦是一種接地氣。

她認為陳吉仲有理念也有執行力,現在主要的挑戰是,因選舉壓力,很多農業政策難以推動,以及運銷這一塊,過去受到的重視不夠多,沒有很好的政策。農業界過去一向保守,「政府可能介入太多,成功的都是民間自己做的,要找出最好的範例讓其他人去學習。」她建議應打破窠臼,納入非農業的產業界建議,並多花時間去了解反對的人的意見。

政壇來去僅是一只背包,陳吉仲想帶領台灣農業前往何方?
新的一年又開始新的產銷挑戰,要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再加上非洲豬瘟來勢洶洶,眼前得先過春節這關。內憂外患交迫,陳吉仲全神備戰,乃至深夜十一點還召開記者會,即使明知會被媒體罵還是堅持。他也隨時都做好下台準備,政壇來去,不過就是一只背包,他只是不想放棄任何可以讓台灣農業進步的機會。

以下為上下游專訪陳吉仲內容,以QA形式呈現。

Q:過去兩年多執政,農業界有褒有貶,去年底選舉結果更反映批判聲音,您自己認為有哪裡沒做好?做了哪些檢討?
A:農業界對農委會有些不滿的聲音,第一個就是去年產銷資訊沒有處理好,一整年被認為是價格偏低,這是大家不滿最多的。

去年和前年(2017-2018)都風調雨順,2016年是真的很慘,就是年初寒害加七到九月來了三個颱風,那時候胡蘿蔔、洋蔥收成都不好,菜價和水果價格都高漲,到十一、二月都是這樣。那時被外界批評,農委會為何要講穩定物價?為什麼菜價有35元的天花板,沒有樓地板?這些後來就一直發酵。

2017年已取消「菜價天花板」,現針對每個農產品提早規劃
2017年我們就已經取消天花板這回事,只有樓地板,就是確保農民收入。去年有一陣子我們幾乎每天都在監控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和生產成本,預估價格下降就趕快採取措施。去年八二三豪雨,一個禮拜後價格就反映上來,九月有好幾天價格都超過35元,我們都沒有去做任何動作,因為那是合理的。但是農民已經有那個印象。

現在我們針對每個品項,都規劃可能的演變情形,而且都在事前就要出手。到今年年底之前每個月的農產品,都已經盤點出來,而且該做哪些措施都有規劃。

產銷穩定三支箭,加工、外銷、促銷各出力10%
產銷穩定,還是要扎扎實實按照八大措施和三支箭去做。三支箭就是加工10%,外銷10%,促銷10%。八大措施包括冷鏈物流體系、多元加工等等。萬一價格還是低,就直接拉掉10%,不要到市場上去,政府透過業者團體來協助處理,可以庫存的像胡蘿蔔洋蔥就庫存,可以加工就加工,可以外銷就外銷,最後真的不行,就去商品化,但那是最後手段。

我們就記取過去產銷沒有做好的教訓,今年一定會超前處理。去年洋蔥和紅豆都出手太慢,坦白講。因為2016年價格很高,2017還好,2018就跌。所以產銷問題,我們在哪裡失敗就要在哪裡站起來,今年價格都要維持在農民可以接受的價格,目標就是今年價格要比去年價格好,而且要更好,因為去年基準比較低。

Q:蘇院長上任宣示要「接地氣」,有人批評您學者出身、不接地氣,未來如何同時推動改革,又要接地氣?
A:不要寫農委會有多崇高的政策目標,要做的就是兩點:農民就是要收入增加,消費者就是要買到安全農產品。這樣農業才能永續。因為農業賺錢才有人從農;提供安全農產品,消費者有需求,就能創造供給。所以只要這兩個做到,農業就可以永續。

農業要永續,包括土地、水資源這些都要保護,這放在基礎建設或前瞻工程裡面。但是現在講這麼多都沒用,之前被批評的那些民怨,都是需要短期措施去解決,產銷如果沒處理好,就沒有機會去做這些,就每天陷在這裡。

解決缺工、收入增加、農地租賃,讓農民直接有感
還有農民最煩惱的缺工,現在也是用各種方式要解決,我們已經不排除外國人力的使用。除了酪農可用外勞,還有開放像印尼青年農民的實習,他來學到東西又可以存錢,又可以解決農場缺工,就是多贏。

農民需要政府幫忙的還有各種病蟲害,像荔枝椿象越來越嚴重,又要開始了。可能因為氣候變遷,有些藥的效果不好,病蟲害會造成損失等等,這都是農民貼身所需要的,都要幫他們解決。

要讓農民收入增加,就兩個。一個你不能讓他成本增加,還要讓損失減少。另一個就是增加產品的價格。未來會加強公糧去化,讓稻米價格提升。希望拿去做外銷或加工,在一期作收割時去化超過三十萬公噸,讓庫存減少,市場才會有信心。公糧收購一年花130億,賣出去50億,政府一年支撐80億。我如果今天可以讓公糧出去更多,讓市場價格超過保價收購價格,讓農民不是賣給政府而是賣給市場,政府一年可以省多少錢?我不如把這些錢拿來做稻米品質的提升和促銷,讓稻米的價格再提高。

還有一個更有感的:農地租賃,現在很多年輕農民要租地找不到,我們盤點出來有11萬公頃農地是閒置的,你知道嗎?廢耕!未來會盡快釋出,至少先五百公頃到一千公頃。媒合機制要出來,會有租賃平台,透過農會,由政府或農會來當保證,讓地主不要擔心三七五減租的陰影。

要求同仁都到第一線,校長兼撞鐘提高溝通速度
呼應院長講的,只要是農民迫切的問題,我們都要去解決。我現在要求農委會同仁都要到第一線去,包括所有單位,貸款就是農金局,青農就是輔導處,漁業署、畜牧處,都要到第一線去了解。不去都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我的下鄉行程未來也會更多。

會內溝通也要更快速,我就是校長兼撞鐘,不用排那麼多會議也不用等公文,我就直接打電話打line比較快,我們主管都會接到我電話,就直接知會。我也跟同仁講,以後不是哪個新聞報導,哪個單位才去解釋問題,要顛倒過來,先發現問題。

Q:身為紅豆農和豬農之子,小時候看到的農業問題是什麼?520農運是否對您造成衝擊?您理想中的台灣農業,應該是什麼樣子?
A:我家有種菜還有種水稻,小時候就是最痛恨去割草。田地種的東西可多了,像敏豆,要蹲在架子底下摘,還有白蘆筍、茄子,吃得到的蔬果都有。那時候最討厭禮拜三下午跟禮拜天,放假都要工作。放學黃昏回來,也會跟我媽去打工賺錢,那時很多農家工廠,像敏豆要用剪的,把前後修掉。紅豆以前沒有收割機,要用鐮刀割。全部割完放牛車載回去,放在曬穀場曬,再人工打豆莢,打下來的殼可以拿去燒水。我們老家到現在,洗澡水還是木材燒的。

家裡還養豬,我也要洗豬舍,那時沒有高壓水柱,要先把地弄濕,讓豬在那邊滾,再用刷子刷比較容易刷掉,不然排泄物會黏住。

大學跑遍全台鄉鎮,受晏陽初農業平民教育感動
因為種田真的太辛苦,就是想幫助農民。就是這麼簡單。我現在講這個會被笑。那時候會唸農經,真的就是這樣的想法。大學時我把圖書館裡日據時期1895-1945的農業資料都看過了,還看到一本書號稱二十世紀農業最偉大的華人晏陽初,做農業平民教育的。我那時候看了就更確認自己想做這部分。

當時跟老師做問卷調查,全台三百多個鄉鎮幾乎都跑遍,去了解農業議題。我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設計問卷問農民:最希望的事情是什麼?結果所有農民最希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就是下一代不要再當農民,白話文就是下一代可以翻身。

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時,我大三。在520之前就有好幾波,我跟著農民走到現在的自由廣場,那時候國家戲劇院、音樂廳剛落成,所有工程費用換算成廳裡面每張椅子,至少一百萬台幣以上。農民就是從那裡走過去,戴著斗笠,面對著那兩座,那個畫面我到現在印象還是很深刻。還看到噴水強制驅離,後面坐滿了荷槍的憲兵。520當時訴求之一就是提高(稻米)保價收購價格,當時18塊多,現在26塊,三十年了,只漲了七塊多。全球糧價已經漲幾倍了,國內怎麼會是這樣?

坦白講,台灣農產品價格長期偏低,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消費者出國回來最快樂的,就是吃到這麼好的水果又便宜。現在政府的目標就是怎麼讓價格穩定上升?但又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否則各種生產成本都在增加。

農委會主委專訪02》陳吉仲任內三大重點:非洲豬瘟防疫、穩定產銷、農民福利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影/蔡佳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影/蔡佳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影/蔡佳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影/蔡佳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於2018年出席520農運30年座談表示,一度哽咽表示「我們也問自己,農民有過得更好嗎?」(攝影/劉怡馨)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於2018年出席520農運30年座談表示,一度哽咽表示「我們也問自己,農民有過得更好嗎?」(攝影/劉怡馨)